“本科教学工程”下的专业综合改革-凯发网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陈应舒
       (陕西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3)
       【摘 要】:针对测控专业目前学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其对本专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测控专业;综合;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xjg1215)
       【作者简介】:陈应舒(1967—),男,陕西宁强人,学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机构分析与综合、传感器应用。
       【文章来源】《装备制造技术》2013 年第 1 期
       教学品质的提高与教学改革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和中心,是学校参与办学竞争的根本条件,也是学校满足市场经济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首要前提。测控专业在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教学品质的提高与教学改革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教改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我校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研究,为本专业教学品质的提高和毕业生竞争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专业建设方面的改革探索
       为了使测控专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始终坚持以“一中心、两加强、三层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为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努力实现学科和师资队伍的最有利配置,更好地适应学校和本系的发展需要。根据上述基本原则,配合专业系的教学工作,对师资队伍、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学生科技活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合理规划,以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内技术应用为能力培养中心,充分体现本专业培养技术型高级工程应用人才而非学术研究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使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加强本专业学生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培养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当前高校培养人才的趋势应是注重特色、注重应用,因此,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从社会需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充分吸收其它院校本专业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制订出 2010 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计划,积极探索“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自身的特色。
       2.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确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直以来都奉行“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方针,强调开放式的办学理念,高度体现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即“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推行人才培养“多证制”,实行人文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融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使我们的毕业生能胜任一个岗位,适应多个岗位。
       2.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的三项特色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仪器仪表学科下的唯一一个本科专业、其是十一个相关专业的综合,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学、机械学、光学、电学、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等多学科知识,既具有明显专业特征,又结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多学科技术交叉的综合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集光、机、电、算于一体,毕业生就业以能力就业而非专业就业为特征。据此,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着以加强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内技术应用为能力培养中心培养,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加强动本专业学生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特色办学的理念,着重制定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的三项特色。
       (1)建立实用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模式
       建立实用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模式后,使学生具有在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及相关相近领域内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技术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以各种参量的自动检测为主,掌握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课程结构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厚基础,宽口径
       为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我们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两个方向:电子测量与仪器方向和精密机械与仪器方向。同时,鼓励学生们为自己做出职业规划,积极参与计算机等级证、ug 认证等。积极参与机械设计创新大赛、“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演讲大赛等重大赛事。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向。一个专业多个方向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学生们的就业机会。
       (3)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专业方向指导教师制度,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就业意识。
       专业学生在第二学年就可以选择两个专业方向中的一个。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则按照两个专业方向的选择情况,选派教师担任专业方向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是本系教师也可以向其他系部聘请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指导教师每月和学生至少会面一次,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学生们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推荐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书籍,同时为毕业论文环节做好选题等准备工作。
       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一直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设立教学新思想、新目标。以下以精密机械设计教学为例。
       3.1 设立多重的培养目标
       精密机械设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同其它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它要将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因此对他们设定的培养目标就应有所区分,在教学中,我们把密机械设计按分数分成:基础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同时,我们将对基础较差学生适当降低要求标准。即:在课程设计环节分配要求较低,难度一般的题目,主要让他们学习掌握进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计算和装配图和零部件工作能力图的绘制等基础性较强的一般设计工作;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分配一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具有一定的创新要求的设计题目,意在让他们在学习掌握进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计算和装配图和零部件工作能力图的绘制等基础性较强的一般设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设计探索,为以后参加各种大赛打下较好的基础。
       3.2 将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入课堂
       实践能力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目前精密机械设计教学中,大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截然分开的方式进行,这方便教学组织与管理,但不利于学生快速建立起感性概念,事件证明,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实验时往往又要重复讲授实验原理等教师课堂上已经讲过的内容,费时费力,也不利于调动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将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入课堂,即把与实验联系紧密的内容直接放在实验室内进行讲授,将实验和讲授合而为一,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进行空间思维的难度,减少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重复的概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可为解决课时不足的为题提供一种方式。
       3.3 提高零部件结构认识能力的训练
       零部件结构认识能力训练是精密机械设计课程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把机械中常用零部件的空间结构搞清楚,是学好精密机械设计的关键一环,掌握机械中常用零部件结构的多少与准确程度直接决定着精密机械设计水平的高低。目前精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对常用零部件的要求是:掌握齿轮、带、带轮、联轴器、离合器、轴、轴承、涡轮涡杆等常用零部件的原理、设计计算,设计绘图,加工方法,工作误差等基本内容。只有让学生首先掌握了现已设计成型的上述零部件的典型结构,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空间结构概念,才能快速、深入、牢固地学会并掌握上述内容,才能培养出拥有良好地设计能力的人才,充分有效利用学院零部件陈列室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方法。
       3.4 开展回头望工程
       要求学生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复习《工程力学》和《工程图学》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教师利用批改作业或答疑时间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督促学生查漏补缺,融会贯通,在反复中把知识吃透,在应用中把知识转换为能力,真正把应用为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4 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专业教学改革将会一直进行下去,现在的改革和实践仅仅是一个开始,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持续改革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符合学校定位,具有本专业特色,才能在测控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基础应用工作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合格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文俭.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j]. 中州大学学报,2011,(05):88-90.
       [2] 骈茂林. 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的探索[j]. 当代教育科学,2011,(20): 47-49.
       [3] 朱蕴兰.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 煤炭高等教育,2011,(05):119-121.
       [4] 王 欣. 基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6): 103-105.
       [5] 冯 勇. 机械设计类基础课程综合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 60-62.
       [6] 代峰燕. 基于 cdio 理念的测控专业综合训练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5): 88-9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