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凯发网

>> 返回ag凯发旗舰厅首页

 

 

新发展态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与实践

刘海英 柳 超 刘亚鹏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青岛 26603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观,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创业教育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合,要切实把握"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要务,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着力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科学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坚持教育改革与观念创新,以内部教育指导和多元化活动为载体,以外部社会资源和多层面实践为依托,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与成长成才构建平台,使其真正实现自身发展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性,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造、创业型人才。

一、就业形势的现实性反思:把握创造性发展的内在机遇

以往,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似乎"甚为遥远",创业发展也"仅为理想"。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严峻就业形势已现实地摆在面前:据统计,2008 年 100 多万大学生没有就业,而2009 年有 600 多万高校毕业生,尚不包括高中、中专、技校的毕业生以及下岗待就业者,待就业人数不断累积①;同时,大多企业在效益和战略上不同程度地遭遇"金融寒冬",招聘需求明显减少--面对供求"一涨一跌"的"双重压力",大学生迫切需要在观念思路和实践行动上的教育指导、精神支持、政策支撑、资金资助,使其在危机困境中看到希望的曙光、走上发展的道路。

青年大学生创业,即一个在学习、观察、探索、积淀中寻找和把握合适机会、创造和发展人生事业的过程,一方面要保持风险意识,另一方面要树立创业意识,就能在面临诸种纷繁利害时如怀特所言,"站立起来,眼观四方",并"能走出去,成就自我"。思维活跃、热情饱满的青年大学生,只要能够在科学发展的视野下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努力突破思维枷锁,全面夯实内功、及时练好外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有所思考、有所作为,就一定能够在重重危机中把握发展机遇,在种种压力中实现科学发展。

二、创业发展的本质性思考: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指引

创业,内含本质与形式两个层面:创业的本质是文化的缔造与发扬,表现形式是资金的运转和商品的流通。一方面,创业的本质即内在理念与文化,决定了创业的发展与前景--浓缩发展本质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思维与理念、方式与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用前所未有的实践广度和深度荡涤一切非科学的发展观点,用科学的实践尺度来衡量、评价我们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抽象出事物发展的本质,对学生创业教育所要走的路就会有更加深刻、彻底的认识,进而对创业各个环节做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另一方面,创业的表现形式是市场运作的结果,这种市场运作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创业教育的文化指引,洞悉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而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

科学发展观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总结我国发展特征和经验基础上,不仅在宏观层面揭示了发展的本质与内涵,而且能够从微观层面指导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运行,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科学规划、充分发掘自我,对新态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有着切实而深刻的意义。

三、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建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多层支撑

正所谓,经济解决今天的问题,科技解决明天的问题,教育解决后天的问题,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②创业发展与成长成才,教育环境的营造和教育平台的支撑必不可少。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学院、社团等各个层面上的重视、支持尤为关键。

高校要以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创业教育思想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两个根本层面的持续深化。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倍增的新态势下,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拓展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化相关教育研究,使创业成为大学生积极就业的一种有效形式,使想创业的学生能创业,在创业的学生创成业--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基础性教育指导、系统性实践转化等方面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创业教育领域大有可为。

1、以创业教育为根本,强化创业教育服务。实施学校创业教育"系统化工程",通过创业专题网、创业教育报等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创业加油站、创业实习基地等强化服务和实践,不断拓展创业教育思路,发掘创业教育多元渠道,实现创业基础教育和实践孵化两个层面的"双管齐下"。

2、以创业模式为关键,形成长效教育机制。结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完善创业教育制度、开展创业实践基础上,致力于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形成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共融"的根本性原则,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创业教育战略:一方面,从软硬件入手,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创业意识和实战经验,逐步探索建立一套分年级、分层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创业过程教育机制,形成优化的创业学习与实践环境,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另一方面,校内创业教育机构、创业课题组、创业活动要主动与地方政府创业服务组织、创业孵化市场及相关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出口、有项目、有平台、有落实。

3、以创业社团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活动。要努力使创业教育真正走近、走进并最终融入大学生群体,建立大学生自己的创业组织,通过社团、团队等组织形式深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各级各类创业设计大赛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外联创业服务机构、媒体以及相关企业开展创业培训等,不断推动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化、规范化,广大学生置身其中、参与其间必能受益匪浅。

4、以创业交流为纽带,传递创业就业关怀。通过创业交流指导讲座、校友创业经验报告、创业主题实践、就业技巧指导培训、就业创业关怀服务等活动以及诸如开设"创业大讲堂"、建立"企业实习岗"等针对性举措,掀起关注创业、学习创业、走进创业的热潮,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交流和实践锻炼中转变观念、树立自信、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牢牢把握自身发展主动权。

5、以创业课程为基础,深化创业教育研究。在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加强创业理论探究,广征创业案例,积累教学资料,总结教育经验,打造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强化创业教育研究工作,探索成立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宣讲等创业教育"专业化团队",不断开拓创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空间,促进创业教育的常规化、系统化。

四、创业教育的发展性展望:创新创造就业创业四位一体

创新是开放性、动态性的过程,否则会固步自封;创业是系统性、持续性的过程,否则易陷入发展瓶颈。对于创业教育与发展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充足的准备和充沛的活力,致力于"创新、创造、就业、创业"四位一体式发展,使广大学生在"国家有政策、学校有平台、学院有团队、身边有榜样"的优化环境下,积极转变发展观念、积淀创业素质,在创新创业、科学发展、成长成才中不断实现自身发展的适应和超越。

参考文献:

①陈中原《:清理阻碍教育发展的理念》《,思想理论动态参阅》,2001 年第 15 期。

②陈佳贵《: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 12 月第 1 版。

作者简介:刘海英(1982-),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哲学;柳超(1979-),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工程;刘亚鹏(1981-),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2003——2010年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凯发网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