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施丽红
[摘要]社会化的教育网络、完善的课程体系、稳定雄厚的师资队伍、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和广泛的社会联系网络为创业教育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鉴于此,我国应在五个“一”上做好工作,为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美国 创业教育 支撑体系
[作者简介]施丽红(1969- ),女,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庆400074)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重庆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gj-095)
一、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斯(myles mace)教授被认为是创业教育的先驱者。他早在 1947 年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newenterprises)课程,被学界认为是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正处于大工业化时代,经济空前繁荣,创办企业不为人们所重视,创业教育缺乏成长的社会基础。部分最早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授也因为担心该领域在学术界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转而改变了研究方向。截至 1968 年,美国仅四所高校设置了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
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经历了“繁荣的十年”之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经济结构逐渐转型,企业提供的招聘数量越来越少,创业教育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硅谷地区诞生了一大批创业者,使得对大学创业教育的需求大幅增加。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作为改革内容提出来。据所罗门(solomon)和弗耐尔德(fernald)统计,截止到 1979 年,美国已有 127 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在这一阶段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比较传统。教学内容主要以传授专门的技术知识为主,教学的实施主要在课堂上。
(二)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为了改变美国失业率逐渐上升的状况,政府以各种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大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就业。随着电子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创业的必备条件大大简化,这就为美国的创业教育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一时期,所有参加美国大学排名的大学均已开设了创业课程,有的大学甚至还将其设置为全校的必修课程。到 2005 年为止,美国共有 1600 多个学院开设了 2200 门关于创业的课程,成立了 100 多个有关创业的研究中心,积累了超过 4.4 亿的基金资助(其中 75%是 1987年后资助的)。目前,创业教育已经开始培养创业学方面的工商管理博士,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二、美国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特点
(一)社会化的教育网络是创业教育实施的载体
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美国的创业教育正逐步形成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的社会化的教育网络,主要包括k- 12 创业教育、社区学院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创业中心的创业教育四个方面。k- 12 创业教育主要是对就读于小学、初中和高中共计 12 年基础教育的学生进行与其年龄相应的创业教育。在美国的基础教育中,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明显。为了使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感受到教育与其自身的关联性,避免产生社会脱离感,美国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社区学院作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任务。高等学校是美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创业人才的另一个重要阵地。
(二)丰富完善、覆盖面广的课程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
1. 系统的课程内容。美国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方面。以百森商学院为例,其所开设的“创业学”课程体系被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范式。这种“创业学”课程体系融合了未来创业所需要的“创业遗传代码”和有关创业的社会知识,由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与快速成长五个部分构成。
2. 多样的课程类型。创业教育课程分为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两种。美国创业教育正规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系统理论知识,或是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讨论,已经比较系统化。创业教育的非正规课程主要是指在美国高校已经构建起了创业教育的校内支撑网络。许多高校把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同大学的生存发展联系在一起,把创业教育内容融入了教育大纲中,院长也被排在创业委员的第一位。同时,学校设置专门的机构为师生创业提供方便条件,有些学校还提供创业种子基金、创业实践基地。
3. 实践性的课程形式。美国的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商业计划大赛(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计划大赛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的。从20 世纪 90 年代到现在,每年都有 5~6 家新的企业从麻省理工学院的“5 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中诞生,美国表现最优的 50 家高新技术公司有 46%出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微软就是比尔·盖茨当初作为创业者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著名高科技大公司。二是校内让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丰富创业体验。以百森创业教育中心为代表,他们为本科学生设计的“新生管理体验”课中,新生班级被分成若干个创业小组,学校为每个小组准备 3000 美元的原始资金,每个小组自行制订创业计划,年终进行结算。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三是整合校外资源,组织创业交流会,激发创业灵感。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百森商学院的杰出创业家协会每年都邀请一些公司总裁等成功创业人士与高校学生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和经营理念,甚至与学生结成小组,对学生的创业计划直接提供咨询与指导。
(三)稳定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实施的人力保障
美国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大都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这些教师分别属于国家、州、地方的创业组织,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保证了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这些教师都要求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在教学的同时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对市场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和创业的实践都有良好的洞察力,这样可以把教学和实际紧密结合,大大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另外,美国高校还十分善于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补充教学,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开展短期讲学,开设讲座,参与案例讨论,对学生的创业计划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评估。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美国的许多高校还通过举办创业教学者研讨会、进行案例示范教学或讨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专门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从业素质。一些基金会(如科尔曼基金会和考夫曼基金会)也会给一些相应的组织(如 usasbe,ncec)提供资金对创业师资培训给予支持。有的高校还建立创业研究所,专门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
(四)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是创业教育实施的财力支持
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保证了创业教育中心的正常运作和各种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是来源于美国政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专门设立了国家创业教育基金。二是来源于成功创业者对高校创业中心的捐助。美国的商学院普遍设置创业中心,它们的资金通常来源于捐款、申请基金和签订合同服务或外延拓展计划所获款项。各创业中心的领导人员和骨干成员会通过向著名企业家寻求捐助,与企业签订合同等方式筹措资金,各创业中心的领导人员对筹措到的资金具有自主权。三是来源于一些公益性的基金会提供的创业教育活动资助,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机构以提供经费赞助创业大赛、奖励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方式对创业教育提供资金赞助。
(五)广泛的社会联系网络为创业教育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种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等各种社会网络也是美国的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力军,学校和社会网络的互动发展已经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例如,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设在大学内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sbdc(small business development centre)和退休主管服务队(score)就在创业教育社会网络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或者为准备创业和在创业中的个人提供咨询,提供低收费直至免费的技术支援;或者利用他们的经验随时准备为创业者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三、对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我国在 1998 年 12 月 24 日公布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被认为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的创业教育思想。1999 年,团中央首次组织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教育部在 2000 年 1 月颁发有关规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之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9 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近年来,尽管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总体上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以“拿来主义”为指导,学习和借鉴美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现状进行总结反思就成为必要。
(一)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指出“: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就业者,更是一个创造就业岗位的人。”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被传统认为是培养研究型、应用型的人才,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不外是就业、升学和出国三种出路。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 1%,而发达国家为 20%~30%。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转变办学理念,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要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将被动的就业观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从业的本领,也要有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二)构建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结合专业知识创建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脱节,学校开办的创业机构也带有精英性质,创业教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因此,各高校要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规划,在专业基础上开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创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
高校的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能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因此,在校内把创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开展创业交流和创业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模拟实践活动,既可以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又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校外,要和一部分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关系为提供学生创业实践的机会,铺设创业桥梁。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氛围和心理氛围。“创业“”创业教育”的概念对我国毕业生来说还较生疏,甚至许多人还存在读大学就是找个铁饭碗的传统观念,对创业行为有一些负面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对我国的创业政策、创业的成功案例进行广泛宣传。在高校要把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进行融合,促进创业文化和社会规范的构建,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氛围和心理氛围。
(三)着力打造一支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教师结构性缺失的问题。鉴于美国的经验,我国高校应在专、兼职方面狠下工夫,着力打造一支创业教育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兼职教师方面,高校要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还就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专职教师队伍方面,教师的创业知识结构应纳入全体教师的培养规划中,同时创造各种条件,提供教师的创业机会,着力培养教师的创业意识,增加教师的创业经验,努力培养一支符合本校创业教育实际,能够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四)建设一批创业基地
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创业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各级政府要联合高校、企业,通过政策推动、科学规划、市场运作、提升功能等措施,建设一批集信息咨询、指导、培训和创业等功能于一身的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在许多地方由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就是很好的创业基地,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五)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政府支持系统
我国虽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减免税务等优惠政策,但是据全球创业观察(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简称 gem)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政府不仅在直接扶持促进创业方面低于全球均值,而且新公司的审批成本也比较高。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政府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一是政府要充分履行在促进大学生创业中的职责。通过设置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基金,不断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小额贷款,提供人事档案托管,进行职称评定等,为他们创业提供人、财、物的全方位支撑。二是要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和个人捐助的方式设立创业基金,对那些经专家论证、项目可行、技术含量较高而又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