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方法的大学
王建华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无论作为一个领域还是一个学科,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中对于大学的认识大多凭借其他学科的学术资源或研究视角来探究大学的问题,即以认识大学为目的,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为手段。但事实上,大学是人类社会最为成功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之一,相关研究绝不能限于或止于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视角来解读,而应从大学本身的理念、组织与制度特性出发,通过“元研究”来激活大学自身的历史与实践经验,即“以大学为方法”——通过“大学”为其他组织以及社会本身的创新寻找可能的出路。
关键词:大学:方法:大学理念:大学组织:大学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演变
郭书剑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主要围绕政治论、经济论与价值论的动态变化而演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发展观逐步由政治论转向经济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论的兴起,其与价值论的冲突逐渐产生并持续存在;21世纪以来,经济论深入发展,政治论与价值论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而不断走向融合。在“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在“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中不断演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观:政治论:经济论:价值论
祖师爷信仰之于职业精神培育的符号学阐释
肖凤翔,杨顺光
(天津大学 教育学院,天津
300350)
摘要:职业精神培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现代职业教育并未找到职业精神培育的适宜方式。传统职业群体利用祖师爷信仰培育从业者职业精神的经验是有价值的教育遗产。摒弃其神秘和功利意义,挖掘祖师爷信仰中的职业精神培育实践要义,对完善当前职业精神培育方式大有裨益。文章通过对祖师爷信仰的符号学解析发现,传统职业群体打造由“人”化“神”的祖师爷符号旨在激发从业者的主体意识,直观展现抽象的职业精神,并再创作祖师爷相关符号,促进职业精神的化生。结合祖师爷符号应用经验和当代发展现实,现代职业教育培育职业人职业精神时应发挥职业生涯规划作用,在顺应职业人个性生长的职业发展中激活主体意识;弘扬劳动模范和传播先进人物事迹,借助榜样形象展现优秀职业品质与职业精神;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职业精神符号文本再创作,使职业精神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精神:符号学:祖师爷:职业主体:符号文本
理想、利益与行动:职业教育学习评价的多重制度逻辑
李鹏1,石伟平1,朱德全2
(1. 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2.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学习评价已然从政府一元控制转向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治理。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政治逻辑、学校和教师“教化育人”的教育逻辑、学生和家长“追求发展”的投资逻辑以及社会与企业“人才选拔”的管理逻辑是职业教育学习评价中不同治理主体的制度逻辑。在理想层面,职业教育学习评价的四重制度逻辑都致力于实现“以评促学”的目标,不同主体之间的逻辑和谐共生。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权力的不匹配,在实践中,职业教育学习评价的制度逻辑之间相互博弈,呈现“变通服从”、“上下共谋”和“候鸟式信任”的问题格局。因此,各利益相关主体需要采用积极措施,变革职业教育学习评价制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习评价:制度逻辑:利益相关者:以评促学
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意蕴与实施策略——基于美国若干所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实务的解析
王保星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上海
200062)
摘要:文章通过廓清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意蕴,指出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职业理想为基于自我导向性学习的教学发展。美国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证明,确定教师教学发展的目标与职责,分类推进教师教学发展事务,强化以教学文化为核心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既是确保大学提供卓越教学的基础工程,又是促进大学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关于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理论意蕴与实践策略的思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具体呈现为教师教学职业活力持续提升的过程,在大学事务和教师个体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其活力源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学术性和研究性的逐步提升,其实施需要以充分尊重大学教师的主体意识为基本原则。
关键词: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教学性学术:教学共同体
密歇根大学交叉学科教师联合聘任制的经验与启示
林成华1,2,徐瑞雪1,2,王雅莉3
(1.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 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3. 浙江大学 人事处,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共享已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中,教师的联合聘任是解决交叉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重点分析了密歇根大学教师联聘的发起程序、联聘理解备忘录、联聘的九大原则、联聘教师的评价、联聘教师的激励和联聘的财政支持方面的理念和举措,总结了其积极成效和面临的挑战,并从重视中国情境下教师联聘制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构建、建立完善联聘教师的工作体系、完善成果认定及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学科资源分配机制、完善联聘教师的绩效评价机制、重视联聘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六个方面阐述了密歇根大学教师联合聘任制对我国大学交叉学科教师联合聘任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密歇根大学:交叉学科:教师联合聘任制
构建有质量的普及化高等教育——论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过渡阶段的大学治理
张继明
(济南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摘要:受计划体制与规模化战略思维的影响,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数量化倾向,这影响到高等教育质的发展。在普及化高等教育到来前的较短过渡阶段,我国必须谨防数量化倾向或规模化战略思维可能给未来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普及化高等教育的核心特征出发,立足于普及化高等教育建设所需的主要条件,实施有针对性的大学治理,包括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引导高校分类发展、实施分类管理,释放民间资本活力、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树立精英高等教育质量观、强化质量治理等,从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构建有质量的普及化高等教育。
关键词:马丁·特罗理论:普及化高等教育:过渡阶段:大学治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目标、维度与权力博弈
段世飞1,刘宝存2
(1.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2.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875)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组织主导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教育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倡议者、协商者和构建者。文章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理念与实践进行探析,发现其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目标既包括保障高等教育作为基本人权的根本目标,又包括成为“高等教育思想的实验室”等的直接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人文主义、实用主义和多元主义作为其内生的价值取向,并在促进高等教育跨境知识流动、消除高等教育人才流动中的人才流失、提高教师地位、强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推动学历文凭互认等维度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从博弈理论的视角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实质是不同行为主体进行权力博弈的过程与结果。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高等教育治理:高等教育国际化:权力博弈
新时代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
郑学党1,汪春雨2,赵乐祥3
(1.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北京
100846;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摘要: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长,而有效专利实施率、许可率、转让率及产业化水平却相对较低,高校科技成果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准确定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突破口。财税激励政策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融资较为困难,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存在现实问题,股权激励政策受限或难以落实,国资处置受限、时效性差且保值难、增值慢,激励措施不足难以吸引优质管理人才和财税政策未能充分兼顾知识产品外溢性六个方面。为此,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财税激励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财税激励政策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财务资源使用者视角
沈佳坤,冯宝军,孙秀峰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摘要:财务资源使用者对高深知识的创造、使用、传播和储备体现了研究型大学实现各项职能的本质。本研究首先探查了财务资源使用者在研究型大学各项职能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继而构建了基于三阶段dea的财务资源利用率评价模型,最后基于我国29所研究型大学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探查了不同财务资源使用者对各项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校本科生、高级职称教师和重点学科数量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各项财务资源利用率;而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青年教师教研经验欠缺、学科建设“贪大求全”、基础研究部分领域落后于国际水平、应用研究“重立项轻成果”、科技服务研究脱离生产实践是阻碍各项财务资源利用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为此,本研究提出财务资源利用率提升的建议: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引领,带动学科结构优化,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使用者:资源利用率
重申学术自由的内在与外在界限
姚荣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20世纪以来,宪法学界围绕学术自由是否受限制,受到何种限制的争论从未间断。学术自由的限制包括内外两方面。学术自由的内在界限是学术固有法则的表现,既要求学者个体作为研究者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时,遵守被承认的普遍规则;同时,它呼唤学者作为学术专业社群成员做出学术性决定时,尽可能地做到公允。学术自由的外在界限根植于基本权利的内在限制理论,即当学术自由与其他受宪法保障的法益相冲突时,须依据宪法的价值秩序标准,考量此价值体系的一致性,通过宪法解释来解决。当前,学术专业社群及其成员个体的不自律行为客观上为国家监督的介入提供了正当性,也滋生了国家法律秩序挤压大学自治秩序的风险。理想的状态是,在社会宪治的视野下,基于“学术法”的合作原则,型塑国家监督与学术自治的ag凯发旗舰厅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更好地保障学术自由。
关键词:学术自由:基本权利:内在界限:外在界限:社会宪治
论大学自治权对学术自由权的僭越与回归
刘强
(厦门大学 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在高等教育的传统话语中,大学自治权与学术自由权是一对休戚与共的孪生概念,没有大学自治权便没有学术自由权,大学自治权为学术自由权提供制度性保障。然而,近些年随着政府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日渐深入,高校被赋予愈来愈多的自治权,但是学术自由权并未得到相应的增进。与之相反,在“效率至上”、“学术民主”和“责任泛化”等逻辑的主导下,大学自治权已经僭越了其合法边界,加深了对学术自由权的钳制,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学术自由权利。对此,大学自治权的行使必须要坚守学术本位,守护学术自由底线,恪守责任伦理,以法律规章明示大学自治权对学术自由权的制度性保障责任,以民主管理为契机推动学术自由权发展,以教育责任为界履行好高校的社会责任,方能实现大学自治权为学术自由权提供制度性保障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社会责任:高等教育
新一轮省级高校教师职称政策研究——基于12省份政策文本的分析
楚江亭1,李文辉1,李廷洲2
(1.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2. 华东师范大学 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上海
200062)
摘要:文章通过对12个省份的18份政策文本进行数据统计、可视化和量化分析,发现2014—2018年我国省级高校教师职称政策关注到了程序公平和机会公平等问题,呈现出评审机构与程序完备、评价标准导向明晰、监管机制健全等现代化治理特征,但也存在评价机制创新乏力、评价结果使用弱化、内部和社会监督空洞、内部申诉制度缺位等问题,这显示省级高校教师职称政策并未关注到结果公平,程序公平和机会公平的内涵也有所缺失。我国需要进一步落实评价机制创新、有效衔接聘任制度、建立校内和社会监督制度、构建内部申诉制度来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称改革:自主评审:办学自主权
对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反思与建议
赵燕1,2,汪霞1
(1. 南京大学 教育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2. 南京晓庄学院 幼儿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摘要: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由于过度追求量化指标,在实践中产生偏差:教育目标远离,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制度权力扩张,教师教学自主性缺失;评价功能错位,教师共同体文化被侵蚀。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知识论基础为哈贝马斯知识论中的“实证分析”取向,侧重的是“技术”旨趣,但忽视了“实践理解”的旨趣和“解放”的旨趣。这正是现有制度的偏差所在,也指明了今后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改革需发力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哈贝马斯知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