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凯发网

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
未来20年,中国将出现多所世界一流大学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张杰
    在听完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后,十八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很激动,他认为,报告中所指出的“要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高等教育、为大学的成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大学必将在这一过程中,担负起重要的历史使命。
    张杰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十八大之后的10年,“ 是中国的机遇,更是大学的机遇。我国大学发展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机遇”。他预测:“未来20 年间,中国完全有可能出现多所世界一流大学。”
    未来20 年,中国将出现多所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经济周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努力的目标,中国高校肩负着怎样的使命?
    张杰:我国之所以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特别的关注,是出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国家,这需要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反之亦然,两者相辅相成。目前,中国正处于五千年来最好的一段发展时期,时代为我们成就梦想提供了条件。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一流大学的分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中心不断转移的标志。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和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完全可能成为全世界最适宜大学成长的一片新的热土。未来20 年间,中国完全有可能出现多所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大优势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何优势?
    张杰:社会需求是最根本的、比什么都重要的动力。除此之外,我们还拥有一系列中国独有的后发优势。第一个优势是改革。中国要想走得更快更稳更远,只能依靠改革推动,包括高等教育的改革。当然,只有允许并鼓励改革,中国的大学才有可能独立自主地去做自己想做的、社会需要的事情。
    第二个优势是资源。经过30 多年的努力,中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面对全球变局,政府非常清楚财富应当投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用于提高全民素质和全球竞争力。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学发展的资源显得前所未有的丰厚。
    第三个优势体现在管理者身上。我们这一代大学的管理者,大都在世界一流大学长期学习和工作过,对世界一流大学有深刻的理解和切身的感悟。同时,恰恰正是这一代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有着最深刻的认同、最坚定的立场和最深厚的感情。我们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最大的信心和决心,并愿意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
    学生要成为创新人才,老师要成为一代宗师
    《中国经济周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无可循的路径?
    张杰:在我看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框架或实现路径,可以理解为构建与完善三大体系:堪称卓越的人才成长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文化传承引领体系。
    首先是卓越的人才成长体系。我们的目标是学生要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教师要成长为一代宗师。这是一流大学最重要的特点。
    其次是卓越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大学是创新的不竭源泉。
    第三是卓越的文化传承与引领体系。大学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精神、理想和激情的高地,全社会公平、正义、良心和自由的最后堡垒。大学要是没有希望了,这个社会也就没有希望了。
    差距主要在师资水平上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高校在师资、人才等“软件”方面颇受质疑,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张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硬件”方面我们差不多已经赶上来了。目前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软件”上,尤其是师资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其责任,在于提供有创新思维的教师与有创新潜质的学生相互激发的创新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学校要求教师发展,而是每个教师自己主动地要求发展。学校的责任,是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支撑和制度保证。
    《中国经济周刊》:除基本办学条件和教师水平外,世界一流大学还需文化建设,您怎样看待大学文化建设?
    张杰:中国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将主要体现在大学文化方面。我们希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仅在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方面,能够与世界一流大学并驾齐驱,同样重要的是,还要加强世界一流大学文化的建设。大学对人文精神和学术文化的追求,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未来。
    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在发扬光大大学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引进的实践,参考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建设经验,大胆引进与本土创新两条腿走路。
    大学管理还不能“无为而治”
    《中国经济周刊》:您怎样看待大学建设中的量化指标以及绩效管理?
    张杰:现阶段中国的大学管理还不能实行无为而治,否则将失去许多因国家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有必要加强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定以大学章程为总纲的法规制度。当然,所有的规则都必须符合大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网站导航————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凯发网 copyright@2013 凯发网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