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凯发网

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
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汪莹,韩旭生,邵瑜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通过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教师以及学生方面问题的分析,建议高校完善公共选修课体系,激励教师教学,加强课堂管理及教学质量监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对策
    【作者简介】:汪莹(1973-),女,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博士。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经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高校都开始重视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与发展。应该说,在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各高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伴随着种种问题。
    一、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特点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综合类教育课程,其主旨在于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开设的特色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既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授课对象广泛。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因此其授课对象具有广泛性。授课对象往往涵盖文、理、工等等各个专业。二是课程种类多样。公共选修课是由全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师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所开设的,因此决定了其种类多样的特征。公共选修课的内容包括经济管理、法律、人文与艺术、文学与语言及科学与技术等。三是选课比较自由。公共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
    二、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建设现状与问题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公选课的上述特点,公选课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归纳如下:
    1.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校缺乏健全的公共选修课程管理体系。在课程的申报、开设、监督、考核评价等方面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评价体系。例如对申报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师水平没有严格的考核要求,而在对选修课的考核上尚未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导致学生的成绩完全由授课教师决定。第二,选修课的课程结构不够完善。目前,公共选修课主要依靠高校教师的自愿申报,课程开设主要是依申报教师的学术和教学偏好而定。而一些院校在扩大规模后师资力量比较紧张,繁忙的专业课教学任务与科研压力导致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降低,公共选修课教学任务又是软任务,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取决于教师的主观因素,学校无法进行硬性规定,致使课程开设数量有限、内容不够丰富、结构不够合理。
    2.教师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更新。授课教师由于对公共选修课缺乏重视,导致课堂枯燥乏味,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比如,部分教师采用专业课的ppt教学,照本宣科,使得整堂课程枯燥乏味,失去了公共选修课的意义,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和课程考核欠缺。公共选修课学生人数多且来自不同的院系,迟到、早退及缺课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公选课没有严格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及内容一般都直接由教师决定,很多教师为了趋简避繁,会选择规定不严格的期末小论文或开卷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查。这些考查方式往往缺乏客观、严格的评分标准,容易助长学生偷懒抄袭的风气。
    3.学生方面的问题
    第一,公选课缺乏指导,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有些同学在选课时不去主动了解公选课的类别、门类、上课内容等,仅看课程名称的字面含义,或凭学长学姐的口耳相传而去选课;有的同学存在“跟风”的现象;更有一些同学干脆在电脑上随便选,缺乏主见,对公共选修课极不负责任。第二,对选修公选课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大学新生普遍被灌输了“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思想,导致对公共选修课“选而不修”,“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应付思想的产生。第三,只注重学分,忽略了对公共选修课内容的重视。学生受“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往往为了拿奖学金或者能够顺利修满学分,而选择一些较容易通过的课程。
    三、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对策
    针对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目前高校部分公选课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公共选修课体系,丰富公共选修课资源
    首先,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学校可根据各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对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进行规划,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课课程应注意学科结构的合理化,注意选修课门类的全面和均衡,使不同类别选修课程的比例趋向合理、均衡,可将公共选修课划分为相应的几大类,如人文社科类、自然科技类、经济管理类、体育艺术类等。此外,还要建设一批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等方面的公共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其次,学校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公共选修课的同时,要完善公共选修课申报评审规范,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应有一套严格的审核制度,可以成立相应的评审小组,对申报教师的资历、开课内容以及开课的必要性等进行评审,杜绝公选课开设的随意性。
    2.构建公共选修课授课激励机制
    对授课教师不仅要从金钱、物质上进行奖励,还要从精神层面对优秀公选课教师进行嘉奖。比如在每个学期结束前,学校可以组织一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评选,以学生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教学督导的评测打分意见,对整个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教师进行嘉奖。
    3.加强选课管理,正确引导学生选课
    为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对学生选课要有某些限制或规定。例如,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应修一定学分的自然科学类课程,而理科专业的学生应修一定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还应规定学生必须在某几个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中修满一定量的学分,若在相同课程模块选修超过规定的学分,则超出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另外,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学校管理部门可在网上公布选课指南,包括选课系统操作指南、课程目录、课程简介、教学计划、教师简介等内容,丰富学生选课信息[2]。
    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健全考核方式
    在课堂管理方面,对于人数众多的课程可采取任课教师抽查、课堂上完成小作业等管理办法。如果学生缺课超过三分之一总课时,即可取消其参加考核的资格。通过这些必要的管理手段,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考核制度上,构建多层次的课程评价体系,引入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纳入期末考核范围,以此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防止学生为考试而学习。
    5.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应制定和实施课程质量调查制度。对已经开设的课程,每学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通过不定期地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评价、网上评教等形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并安排督导员不定期听课。同时,管理部门应适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院系,帮助院系及时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督促其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管理部门可每2-4年评估一次,对于多方评价差且不改进的教师实行淘汰机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总之,公共选修课是整个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和管理,对于国家需要的复合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海堂.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安徽文学,2011,(4):209-210.
    [2]文 莉.谈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牡丹江教学学院学报.2011,(1):88-89.
    [3]邓责梦.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9,(1):158-159.
 
————网站导航————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凯发网 copyright@2013 凯发网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