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凯发网

2013年《高教专题研究参考》集萃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
朱长江 何穗 徐章韬
    【摘要】:面对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综合改革的原则、目标、方案及实施措施。构建学科理念先进、体系完备、水平领先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平台,凸显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具有数理底蕴、人文情怀、教学专长的高素质、创新性、拔尖型的未来数学教育家是专业综合改革的整体目标。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改革;目标;方案
    【文章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2013 年第 2 期
    【作者简介】朱长江,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 2010 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偏微分方程”建设项目(教高函【2010】14 号);教育部财政部 2010 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建设项目(教高函【2010】12 号);湖北省教育厅 2012 年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依托名师,用课程群思想统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项目批号:20120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1093]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综合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高等学校的现代职能确定了高校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三重社会责任。专业设置及其综合改革、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定位,是高校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课题[1]。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国际化的社会,在这种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该如何进行综合性改革,使专业设置既有利于数学科学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高端的宽口径人才,从而更有利于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进入 21 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国家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中,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积极应对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构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发展体系。
    未来社会是国际化的社会。网络正在使地球成为地球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在当下,面对来自国际化背景下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未来数学教师将面对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传统师范教育也受到更多更严峻的现实挑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具有国际视野,面向国际办学,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发展理念、课程设置体系和人员配置机制,努力构建能反映最新国际数学学术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的专业发展体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中最关键和敏感的,是改革的突破口[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综合改革应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其课程的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应有助于数学知识的探索与研究、有助于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二、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专业是高等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等院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程度如何,始终要通过所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专业人才体现出来[2]。
    专业综合改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有明确的措施、可行的方案及实施方略。专业综合改革要回答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具体的举措是什么。专业综合改革的整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围绕以上思路,我们提出了专业改革的目标:首先构建学科理念先进、学科体系完备、学水平领先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平台;然后以此平台为基础培养具有数理底蕴、人文情怀、教学专长的高素质、创新性、拔尖型的未来数学教育家,凸显我校的教师教育特色,落脚点在培养人上。
    现代数学不仅是一种精密的思想方法、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和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体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助于数学知识的传承和创新、数学知识的探索与研究、数学学科的推进与发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站在统一的高度看待数学各分支,强调数学各分支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紧跟现代数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围绕数学的核心观念、方法和观点,设置主干课程,形成核心课程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设置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为专业的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的应用型课程群。核心课程群和应用型课程群之间应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结构有序的整体,并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整体效应。我们设想用课程群的思想构建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形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这五大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又能凸显教师教育特色的专业系列课程构建理念。大力倡导既重科研又重教学,教学科研互促的“名师”理念,充分发挥“名师”在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强调培养口径宽、视野广和基础厚的学术型教育家式的教师。成为具有教育家特质的未来数学教师,其必要条件之一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能向学生传递人类优秀的数学文化,而且还应能引导学生做数学,解决来自诸如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型问题。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强调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热爱数学文化的高素质人文型教育式的教师。教育是为人类文化承先启后的事业,教师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有坚定的敬仰,甘于为学生的成长无私奉献。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做学生人格成长的疏导者,专业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要有人文情怀,不仅表现在心中有学生,还表现在能从文化的视角看待数学,能用数学特有的创新精神、理性精神、思想方法、美学特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教学艺术精湛、能高水平地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工程型教育家式的教师。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更具有工程性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先进的理念必须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师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保障。工程型教育式的教师能上通数学,下达课堂。
    为了达成以上愿景,考虑到专业综合改革关涉到的因子有师资、专业、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口径等因子,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具体建设目标。
    (1)建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2)打造数学教育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品牌专业,在全国高校相关专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构建适应培养未来数学教育家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形成以建设优秀教材为主体的专业系列课程群。
    (4)探索适应培养未来数学教育家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5)培养具有专业功底扎实、创新意识浓厚、实践能力突出、教师教学技能娴熟、热爱教育事业的数学教师。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我校正在努力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以培养未来教育家为目标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凸显我校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综合改革试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创造出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进而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三、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举措
    1. 名师引领、引进吸收、团队合作,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
    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名师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以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的名师为核心,凝集一批具有学术、学科、专业优势、创新能力强以及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组成教学团队。以现有名师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加入一个由学术带头人领衔的学术团队和课程群,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和教学研究活动。引进青年才俊充实教师队伍,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从事研修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延揽海内外学界精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充实名师队伍。营造务实的名师氛围,强调名师的主导和参与,充分发挥名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2、打造教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品牌,引领数学教育改革的浪潮
    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基础,通过教学团队、专业系列课程群的建设,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数学与应用数学品牌专业,引领数学教育改革的浪潮。通过教学团队、专业系列课程群的建设,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提炼出专业改革理念,与国内外参与共建合作大学充分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提升。通过长期跟踪毕业生在基础教育战线上的教学效果等形式,检验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形成专业综合改革成果,并通过举办和参加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的研讨会、交流会及各种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加以推广,服务社会。
    3. 优化专业课程,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库
    在名师主导下的现有各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培养未来数学教育家的整体目标,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围绕整体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信息化、国际化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名师主导下,围绕培养方案,构建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为模块的专业系列课程群。在专业系列课程群中,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立项建设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系列教材和优质教学资源库。
    4. 扎实开展研究型教学,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因材施教活动,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典型案例为抓手,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建立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网络课堂、数学教学诊断与分析综合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基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以外,辅以开卷、论文撰写与答辩、课堂参与等评价方式,使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5. 彰显教师教育特色,为基础教育培养具备成长为教育家潜质的数学教师
    通过专业的综合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具备成长为教育家潜质的数学教师。他们专业基础扎实,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国际教育视野,具有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教学科研能力。按照已制定的培养方案,聘请国内外名师为学生上好数学基础课,每门课配备专职助教上好习题课;部分课程选用国际一流原版教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学术精神。在教学实践环节,实施校内导师与中学名师优势互补的“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负责学业指导和职业远景规划,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中学名师负责指导多阶段的见习、实习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观察基础教育的独特视角,具备个人特色的基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通过广泛宣传、学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师德师风教育,鼓励学生扎根基层,献身教育事业,成为人民满意的数学教师。
    四、专业综合改革的展望
    结果对目标及举措有反馈调节作用。专业综合改革的预期成果用于检测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定位是否合理,具体的建设方案是否可行。专业综合改革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近的过程,改革的成效如何,有待预期成果的检验。
    (1)理论创新。改革将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①改革将突破传统“名师”观念,大力倡导既重科研又重教学,教学科研互促的“名师”理念,真正发挥“名师”在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②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专业教育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是专业的内涵建设的抓手。用课程群的思想构建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形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课程这五大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又能凸显教师教育特色的专业系列课程构建理念。③不纠结“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争论中,以培养卓越教师而不是数学家为目标是师范院校的历史担当。形成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浓厚的创新意识、突出的实践能力的卓越数学教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
    (2)能够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改革以系列课程群建设为突破口,进行课程体系整体改革,将形成系列化、项目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高质量的专业系列课程群,从而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3)“名师”队伍将不断扩大,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将不断提高。依托以名师为主导的、科研教学“双优”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标杆,可以做大做强以“桂苑名师”、湖北教学名师为主体的名师队伍,引导中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4)围绕系列课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每年获得3 项省(部)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研究项目的数量,进行教学改革前沿探索;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和名师的引领作用,可以撰写出版高水准系列教材,发表高质量的、有影响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论文。
    (5)专业综合改革的落脚点是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改革积累,可以培养一批有理想、有信念、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合作意识,具备成长为教育家潜质的卓越数学教师,人才培养质量将大幅提高。
    (6)通过专业综合改革,已经得到学校及湖北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认可,相关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分别获华中师范大学成果特等奖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通过不断完善改革成果,将在更大范围内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虽然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在前期进行“名师、课程、团队和优质教学资源”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中,已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但专业综合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全体教师、学生的广泛参与,而且时间跨度大、要考虑教育系统中的诸多因素,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按系统论的思维方式统筹构建专业综合改革的整体框架,并建立长效跟踪监控机制,即时反馈、调制,相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综合改革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冯皓. 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错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2] 唐卫民 . 地方高校应实现专业转型 [n]. 光明日报,2007-07-01.
    [3] 全国 12 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主编.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网站导航————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凯发网 copyright@2013 凯发网的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00210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5号
网站地图